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豫建[2011]20号
各省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委(局)、房地产管理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
现将《2011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2011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以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以领导方式的转变为动力,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提升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力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而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联系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坚持把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十二五”规划中承担的任务,组织引导干部职工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研究提出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运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善于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全面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证。
(三)增强素质,推动科学发展。把增强干部职工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党员干部加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加“全民阅读我参与”活动和“世界读书日”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强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意识,提升文化素养,鼓励岗位成才。坚持对一线和服务窗口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技术精的干部职工队伍,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持和保证
(四)围绕中心,提高城镇化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围绕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中心工作,服务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居有其屋等工作大局,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集中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建活动,必须同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同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各行各业的业务相结合,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的完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五)服务大局,确保平安稳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丰富内容形式、改进方法手段。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最新的成果,为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大部署服务;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密切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服务;为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服务;为促进平安建设、维护系统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服务,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促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
三、以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六)找准载体,进行传统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育重点,引导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和鲜明特征。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以纪念建党、建国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利用组织赴红色旅游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传统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广大干部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七)崇尚模范,强化道德教育。进一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进一步强化关心公共利益、增强公共责任、热心公益事业的高尚道德意识。深化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体系,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
(八)认清形势,推动文化建设。加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职工队伍产生的影响,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职工政研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研会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系统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办好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和文化论坛,推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文化建设,以一流的文化塑造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
(九)明确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举办读书班、培训班和业余学校等形式,组织读书征文和学习交流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学习科学理论,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动员职工积极参加“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强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意识,提升文化素养,鼓励岗位成才,积极推动适应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只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技术精的干部职工队伍。
四、切实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行业作风转变
(十)履行责任,开展诚信活动。着力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诚实守信理念,推动知荣辱、讲诚信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以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泛开展诚信实践活动。着重解决房地产市场、城镇房屋拆迁、工程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的全面加强。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把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体现到对行业的服务当中。充分发挥诚信信息平台的作用,定期公布企业信誉情况,强化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实现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不断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公信度和信誉度。以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和服务窗口为重点,着力解决行政、执法、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十一)惩戒失信,建设系统诚信。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信用档案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进市场诚信体系发展。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抓好《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的实施工作。要在家装行业深入开展“共铸诚信、规范服务”活动,并逐步拓展到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等其他窗口行业。
(十二)树立形象,推动政务公开。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完善公示制、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工作制度,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部门规章、机构职能、办事程序、业务流程、标准及时限等信息,提高社会各界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知情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培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文明服务、团结和谐的行业作风。
五、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努力提升全行业服务管理水平
(十三)分步推进,搞好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以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文明新风为目标,大力推动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物业管理、住房公积金、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供热、勘察设计、园林绿化等窗口行业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城市房屋文明拆迁工作。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城市供水等6个文明行业标准”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今年,重点推广住房公积金行业创建工作经验。加强对文明行业示范点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文明行业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讲职业道德、树行业新风”、“争创文明行业示范点”和“争做文明优质服务标兵”活动。继续推进12319服务热线建设,开办群众监督专栏,借助社会力量推动企业兑现承诺、履行责任、规范服务,不断提升行业文明程度。
(十四)积极参与,推动其它创建。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做好全国文明单位推荐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组织系统内文明行业创建经验的学习交流,不断提升窗口行业文明服务水平,推动兴起窗口服务行业新一轮的创建热潮。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小区创建活动,推动物业管理优质服务,创建一批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文明小区;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的环境卫生,建设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继续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推动村容村貌改善;加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教育,倡导节能减排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十五)动态管理,创建青年集体。积极推动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施行佩戴文明号徽章上岗和传唱文明号之歌制度。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还要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宣传月、服务周、文明规范服务竞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和影响力度,发挥行业排头兵的作用,为政风行风建设出亮点。今年,将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荐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同时将对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评定,对优秀的予以推荐,不合格的予以取消。
六、积极推动典型宣传,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十六)搭建平台,培育先进典型。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主动发现、积极培育先进典型。要深入基层,捕捉信息,及时发现“闪光点”,总结发掘不同岗位和不同特点的先进典型,力争每个省辖市都有在本系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先进典型。选树先进典型要向一线特别是苦脏累险岗位职工倾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有利于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
(十七)利用媒体,宣传先进典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和媒体宣传等载体,大力宣传各市、各行业涌现的先进典型,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发挥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充分挖掘老典型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和树立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新典型。摸清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的底数,叫响先进典型,接受社会监督,适时组织检查评议,并做好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等工作。
七、以维护行业和社会稳定为目标,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各项任务
(十八)立足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对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带来的影响,把维护系统和谐稳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健全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预警防范工作,着力提高预防和控制能力,减少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和漏洞。全面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桥梁、游乐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切实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技能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和培训。
(十九)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建设,着力化解容易引发非正常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继续解决好涉及城镇房屋拆迁、建筑质量安全、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房地产中介违规操作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损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及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加大对影响面较大、可能引起不稳定事件的稽查力度。
(二十)落实责任,搞好平安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小区、平安工地、平安景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水平。要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探索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有效办法;加快建筑劳务基地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维护稳定一票否决制度。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二十一)围绕中心,落实目标责任。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始终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做到与业务工作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推进落实,一起检查考核,一起总结表彰。各单位一把手要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明确班子其他成员的任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各部门配合共同抓的工作格局。要健全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探索规律,善于总结,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各级领导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生活情况,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